方俊傑
傳媒從業員
利物浦球迷。睇戲、煲劇,百看不厭,以字為生。
詳細資料
{{::post['post_title'] ? post['post_title'] : post['profile_name']}}
{{post['profile']['profile_name']}}
{{post['single_post']['post_title']}}
方俊傑
《金屬之聲》:反《鼓動真我》?

今屆奧斯卡,其中一匹黑馬是《金屬之聲》(Sound of Metal),獲提名六個獎項,包括最佳電影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原著劇本。男主角Riz Ahmed本身是rapper,也是牛津大學畢業生,更是英藉巴基斯坦人。史上第一位穆斯林獲得提名影帝,即使最後敗北,也已經名留青史。



對,又是亞洲元素。我比較奇怪,反而留心導演Darius Marder。第一次拍攝劇情長片。我是導演的話,第一次拍戲,也拍鼓手故事,Damien Chazelle在2014年憑《鼓動真我》(Whiplash)一鳴驚人,之後便憑《星聲夢裡人》(La La Land)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。打鼓,又有型又有感情,我真係最喜歡喜歡打鼓的人。


《金屬之聲》的故事跟《鼓動真我》大有不同。並非熱血小子成長,在《金屬之聲》,主角已是個職業樂手,跟女朋友兼主音不斷巡迴演唱,突然失聰。看《鼓動真我》,鼓聲協助劇情發展;在《金屬之聲》,完全相反,為了讓觀眾能夠代入男主角聽不到聲音的處境,電影有大部份篇幅一片寧靜。這是齣在串流平台播放的電影,你想看的話,我會建議你別在深夜有少少睡意的時候欣賞,最好選擇在精神比較飽滿的時候啟動。不說沒有太多聲效可能會令你有點需要額外的專心,說劇情,你也不要過份期望有甚麼新意。



在一齣超現實的電影,一個拆彈專家,斷了腳,還可以安裝義肢再加強訓練,訓練出比健全時更強勁的體能和身手。《金屬之聲》是一齣符合現實的電影。符合現實的話,一個鼓手,聾了,就等於甚麼也不是。女朋友兼同事可以立即找另一個鼓手合作,鼓手只可以去到失聰人士的社區學習如何生活。你一生最愛音樂,最愛表演,突然之間,不單無法表演,就連欣賞他人表演的能力也沒有,除了呼吸心跳正常,跟死去又有何差別?一路看《金屬之聲》,同樣是有關鼓手的電影,我卻好像正在看一齣反《鼓動真我》。《鼓動真我》教大家心無旁騖,在一個範疇內專心一致,不斷衝破極限;在《金屬之聲》,彷彿告訴你,專心有害,你人生只關心一件事,一旦失去,會死人的。有點似你太愛一個人,到那個人或離去好或不忠好或因了解而分開好,你無法接受得到,不可以轉愛另一個,難道真的跑去自殺收場?



何況,有很多時候,你以為自己迷戀一件事,或一個人,可能,只不過自欺欺人。你以為自己最愛音樂,重金屬音樂,唔嘈唔聽,到你有一日習慣了寧靜,說不定,會情願拿開助聽器,好讓自己不用再聽到噪音,也說不定。愛有很多層次,分散投資,不失為自保的好辦法。何況,作為一個香港人,應該最明白男主角在結局的舉動,打開電視,聽到的,是高志森談如何看待女性地位之類的節目,老實說,你也可能情願自己聾了好過。